|
![]() |
觀點一:
自己籌錢辦文學獎出發點好
西北大學文學教授楊樂生說,民間性質的文學獎項在中國雖有不少,但大多數都不太成熟,但是也不能小看這種民間性的文學獎項。“其實,諾貝爾獎最早也就是民間性的一個獎項,只是它做到了世界級別的廣泛影響力,做好了就是真正的不簡單,做不好就是過眼煙云。”他認為,“籌錢來籌辦這個文學獎項,出發點是很好的,具體操作流程需要更規范。”他還建議,可以把路遙文學獎“界定為現實主義文學獎,權責需要明確劃分”。
觀點二:
這是對官方獎項的一個補充
西安音樂學院文學教授仵埂認為:“籌辦路遙文學獎項,既是對民間文學的一個提升,也是對官方獎項的一個補充。我個人對路遙也是蠻有感情,當年曾給路遙寫過一篇長篇評論文章,路遙后來在一次會議上還專門坐我身邊,和我談到了他下部小說的創作情況。”
結合柳青文學獎所走過的路,他認為:“辦成文學獎需兩方面力量參與,一是文化企業來找資金,二是有文學界專家來選作品。這雙方相互合作,才能做成一件事情。”他還建言,從路遙文學獎的長遠考慮,應盡快啟動報批手續。
觀點三:
以當代作家命名的文學獎很少
陜西師大文學教授趙學勇表示:“支持設路遙文學獎,是因為路遙在民間有很大的影響力,對整個中國文壇也是有必要的。盡管目前文學獎項也有很多,但是以當代作家命名的文學獎項還是很少,從這種趨勢來看,設立這個獎項很有必要。真正辦得好的話,對未來影響廣泛。”
觀點四:
應允許有爭議的事情存在
陜西師大文學教授李繼凱分析稱:“現在,這個事情正慢慢變成一個事件,以后還有可能會變成一種現象。不怕有爭論,不怕有矛盾,應該允許有爭議的事情存在。即便諾貝爾文學獎、茅盾文學獎評選出來,那也是有些爭議的。”在他看來,“民間的文學獎項需要多多支持,盡管現在還不夠嚴密,但是需要做到完全確保追求絕對的公益化,成立專門的獨立機構,那樣才能科學公正地評審這件事情。”
西北大學文學教授段建軍贊同說,路遙文學獎應盡快建章立制,辦好文學獎是對質疑最好的回應,同時也會給獎項以尊嚴、給獲獎者以尊嚴。
記者 曾世湘
實習生 程魯迪